一、《新质生产力》
作者:盖凯程,韩文龙
简介:本书从专业的角度,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,沿着为什么—是什么—怎么办—重要着力点—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思路,用既专业又易懂的语言来向大众普及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,为中国加速形成和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借鉴。
作者:路遥
简介:当你翻开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你会看到时代的苦难、个人的挣扎与救赎,这部巨著是作者一生艰辛酸楚贫困潦倒的生活写照,书中以孙少安、孙少平两兄弟成长和成熟的经历为中心,描述出那个年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和无奈,面对贫穷不好高骛远,面对贫穷没有意思消亡,而是战胜自我再重塑信心,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。劳动与爱情、痛苦与欢乐、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,纷繁的交织在一起,展现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道路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全景式地反映了1975年初到1985年十年间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,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,作者站在人性的高度上,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。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,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。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、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,但他们自强不息,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,追求自我道德完善。其中,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;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、渴望融入城市的“出走者”。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。《平凡的世界》传达出的精神内涵,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。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,无疑具有“灯塔效应”。
作者:[以色列] 尤瓦尔·赫拉利
简介: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,从有生命迹象开始到 21 世纪资本、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。不纠结历史细节,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角度阐述了我们的来龙去脉。
十万年前,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
但今日,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?
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,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,
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,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,
从认知革命、农业革命,到科学革命、生物科技革命,
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?
从公元前1776年的《汉摩拉比法典》,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,
从帝国主义、资本主义,到自由主义、消费主义,
从兽欲,到物欲,从兽性、人性,到神性,
我们了解自己吗?我们过得更快乐吗?
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、变成什么?